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

| | |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 | |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对于申报2026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消息来源:科学技术处

各科研业务单位:

按照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对于申报2026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教办科技〔2025〕18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条件和领域

1.申请的创新团队须符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各项基本条件,团队成员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对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2.申请的团队带头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申请的团队带头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含)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4.现任校级领导干部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承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专项未结项者,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建设期内的团队骨干成员(团队成员排名前 5 者),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和研究骨干申报。

5.申请团队原则上应围绕学校“双一流”创建,并注重与团队所在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相结合

6. 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校企研发中心建设,本计划优先支持依托校企研发中心建设的科研团队。

7.按照如下 10 个领域归口申报:数理、化学化工、农业生物、能源、信息、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重点支持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链群,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

二、申报类别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精神,推动我省高校科技评价机制改革,创新团队计划组织实施实行分类评价,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软科学叁类。申请团队申报选择其中之一,并在申请书上注明申报类别,如“申报类别:基础研究”,不能多选。

叁、申请范围和名额

1.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范围限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已获得本计划和国家、教育部及河南省创新型科研团队计划等更高层次科研团队计划支持者,不在支持范围。

2.实行限额申报。为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决定给予国家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项团队申报名额;为支持河南省校企研发中心建设,决定对获得重大、重点层次省级校企研发中心的牵头高校,按中心数量增加申报名额。教育厅下达我校推荐名额为7项(注:含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团队计划)。

3.对于验收考核优秀的 2022 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承担高校,增加 1 项团队申报名额。对于验收未通过或延期验收的团队计划承担高校,减少1项团队申报名额。

四、申请方式及材料要求

(一)申报要求及受理时间

1.创新团队计划网上申报工作依托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简称“云平台”)进行,同时报送2023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书》(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书”)纸质材料。

2.电子材料申报、审核时间:2025年7月3日—7月12日,我校推荐项目须在7月22日16:00前在系统中完成审核提交工作。

3.纸质材料受理时间:2025年7月13日12:00前,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不予受理。

4.纸质材料要求:申请材料必须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双面打印,不得超过 100 个页码(包括相关证明材料)。各单位于7月13日12点前报送①申报汇总表一份(盖单位公章),②《申请书》1 份(A4 纸型,云平台打印生成自评计分表装订附后)、③《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团队科研基础简表》15份(见附件,须与申请书信息一致,A4 纸型双面打印限 2 页),④单独报送加盖公章的《科研基础计分表》(系统自动生成)5份;电子讲稿不用报送纸质文档。

相关电子版申报材料发送至工作邮箱。

(二)申请团队事项

1.申请团队带头人要认真阅读本通知和《实施办法》,通过科研办分配的账号登录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云服务平台(参与建设高校通过各学校子域入口登录,未参与建设高校通过云平台门户网站入口登录),下载 2025 版申请书,申请书填写完成并经过检查保护后,通过云平台在线提交。

2.申请团队须在申请书中进行填写计分,并在系统中完成实证材料上传。操作步骤为:①下载申请书;②逐项填写申请书(首先选择申报类别等基本信息,再进行内容填写);③申请书中第八(代表性成果)和第九(科教结合成果)两项填写完成后,申请书自动核算得分;④申请书全部填写完成并在线提交;⑤点击项目名称,在子页签中逐项为每条计分成果上传实证材料(pdf 格式,每项不超过 10M,如:科研项目立项或结项证明彩色扫描件、成果奖励获奖证书彩色扫描件、代表性论文、学术著作首页扫描件、论文分区收录引用检索证明等。申请团队不得采用以往获批团队成员提供过的论文、专利、项目及获奖等支撑材料,否则取消计分);⑥返回列表页面,下载打印《科研基础计分表》(系统自动生成);⑦点击添加证明材料,在线提交团队带头人及成员份证明材料(pdf 格式文件,包括:身份证、职称证、学历、学位证书等彩色扫描件),统一命名为“单位+申请团队带头人姓名.pdf”。

有效身份证明材料、计分实证材料和《科研基础计分表》均须打印纸质材料,以附件形式装订在申请书内。

3.填写《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请团队科研基础简表》,内容须与申请书内信息一致,A4 纸型双面打印(限 2 页)。

4.制作电子讲稿,格式为 ppt 文件(含语音讲解,Office 2013兼容格式,30M 以内),通过云平台点击添加证明材料进行在线提交。电子讲稿时长不超过 10 分钟,内容主要包括:团队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及研究特色、科研工作基础及创新成果、拟开展的研究及预期成果、成果转化应用、经费预算等。如超时,将以电子讲稿不合格处理。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应按照《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并对本单位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一经发现虚假申报、虚假积分,将取消申报资格,并扣减下一年度单位本项目推荐指标。学校要对各单位的推荐人才进行专家评议、内部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人选推荐至省教育厅。

2.通过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的团队项目须出具由负责人签字、所在部门加盖公章的同意书。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王老师

地 点:俊学楼A106

联系电话:65955107

云平台技术支持工作电话:4008001636

工作邮箱:kjczdxm@hactcm.edu.cn


科学技术处

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