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部门、各单位:
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于2025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豫人社办〔2025〕75号)文件要求和我校《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职称评审办法(修订)》(河中医政〔2023〕182号)、《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河中医政〔2023〕183号)、《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辅导员职称评审工作办法(试行)》(河中医政〔2025〕27号)等文件精神,现将我校2025年度职称推荐工作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相关事项及说明
(一)对于申报评审条件
1.新修订的申报评审标准
工程系列水利水电专业中高级职称按照2025年修订的申报评审标准执行;农业系列中高级职称、经济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级职称按照2025年度新修订的申报评审标准和以往申报评审标准并行一年执行,2026年开始按照新修订的申报评审标准执行。其他系列(专业)执行以往申报评审标准,具体申报评审标准可登录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中人才评价开发 (职称) 一 申报评审条件专栏查询下载。
2.高校教师系列评审条件
高校教师系列申报评审条件见《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职称评审办法(修订)》(河中医政〔2023〕182号)、《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实施办法》(河中医政〔2023〕183号)。
(二)对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申报问题
符合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自主选择参加河南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考核认定委员会评审或者各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年度正常评审,申报条件按照《河南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实施细则》(豫人社规〔2022〕3号)规定执行。
(叁)对于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问题
贯彻落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于加强和改进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的通知》(豫人社办〔2023〕100号)规定,符合条件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占单位指标单独申报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四)对于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问题
按照《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于进一步贯通技能人才于专业基数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关问题的通知》(豫人社规〔2021〕1号)和《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于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于职称衔接对应工作的通知》(豫人社办〔2024〕88号)规定,在岗的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性质,可自愿申报相应系列 (专业)和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在岗的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资格,本人从事的专业须与申报的专业技术职称专业及职业(工种)专业相同或相近。技能人员申报职称依托职称申报系统无障碍申报,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不将论文、学历、奖项等作为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技能人员申报考评结合职称的,可免于业务考试。
(五)对于职称转评问题
按照人社部职称系列设置,职称分为27个系列(具体可通过省人社厅官网查看河南省职称评审专业目录)。凡跨系列申报须先进行同级转评,不能跨系列直接申报晋升。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应在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1年以上,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能履行相应岗位职责,并取得现岗位工作业绩,可申报同级转评,取得与现工作岗位一致的同级职称。同一年度只能评审一次职称。转评前后同级职称的任职年限可连续计算,业绩成果予以认可,但业绩成果应与现从事专业一致或相近,且应取得转岗后新的业绩成果。
初级职称申报晋升中级职称,除涉及公共安全、生命健康的系列外,其他系列同系列不同专业之间均不再转评,可按长期从事专业进行申报,提交的申报材料应与申报专业一致。中级职称申报晋升副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申报晋升正高级职称仍按有关规定进行转评。
(六)辅导员职称评审
专职辅导员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职称评审依据《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辅导员职称评审工作办法(试行)》(河中医政〔2025〕27号)执行。
(七)对于材料报送
1.2025年度申报职称人员,参评业绩材料取得时间截止到2025年9月30日。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申报人不需要出具曾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证明材料,由学校统一进行核实;如有支教、扶贫、参加孔子学院及国际组织援外交流等工作经历,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2.各推荐单位对申报人的材料原件审核后,收取各项申报材料以电子版为主,减少纸质材料的报送。推荐单位须对申报人填写表格上的所有内容认真审核,包括所填业绩内容和级别的真实性、准确性等。
3.申报高、中级职称人员同时报送材料。
其他相关政策详见附件1。
二、学历和年限任职条件
(一)申报讲师职称,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2年以上或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
(二)申报副教授职称,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7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
3.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
4.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
5.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期满考核合格的出站人员,出站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年以上。
截至当年年底不满36周岁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叁)申报教授职称,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
截至当年年底不满41周岁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四)不具备规定的学历、学位或专业要求,担任讲师或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可破格申报相应职称。具备规定的学历、学位和专业要求,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任职年限可提前1年破格申报副教授职称、提前1~2年破格申报教授职称。中级职称不实行破格申报。
叁、评审组织
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职称推荐评审组织,由“高校教师(实验)系列高、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下设“学科(专业)评议组”)、“职称推荐委员会”“业绩考核组”“基层推荐评议组”等组成。
评审组织的组成和职责详见《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职称评审办法(修订)》(河中医政〔2023〕182号)。
四、评审推荐程序
(一)个人申报。符合申报条件人员根据要求准备相应材料(附件2)、填写《资格审核表》(附件7-4),并按照学科(专业)归属将申报材料报学科(专业)所在的基层推评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申报非辅导员相关专业职称者,须通过学科(专业)归属单位申报。
各学院成立教师(实验)系列(除申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基层推评组。申报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由学工部牵头考核推荐。
各相关单位成立非教师系列基层推评组,申报科学研究系列由中医药科学院牵头考核推荐;图书资料系列由图书馆牵头考核推荐;出版系列由期刊社牵头考核推荐;经济、会计系列由计财处牵头考核推荐;其他系列由申报人所在部门牵头考核推荐。
(二)资格审查。各基层推评组对申报人材料进行初审后,在通过初审申报人员的《资格审核表》上填写部门意见,非教师系列于10月21日前、教师系列于10月22日前将《资格审核表》(附件7-4)一式1份(附填报内容相应证书、业绩的笔顿贵扫描件电子版)、《申报职称人员统计表》(附件7-1)报送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部。学校对申报人任职条件、业绩条件等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基层推评组。
(叁)分配推荐名额。学校根据今年评审指标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总推荐名额。结合符合绿色通道人员情况和各基层推评组的现职称结构比例、空岗情况、当年通过资格审查人员数、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等分配推荐名额。对教师系列的“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根据人员数、学科情况等按照相应的比例分配推荐名额。
(四)基层推荐评议。各基层推评组对通过资格审核的申报人进行推荐评议。采取一定形式将职称政策、评审条件等公开,按照《国产精品自在线国产职称评审办法(修订)》(河中医政〔2023〕182号)中有关要求,全面负责做好所受理申报人员的师德师风审查和任期考核、材料展示、业绩评价、民主评议等工作。在业绩评价时,要注意审核业绩与所申报专业的相关性,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突出评价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防止简单量化、重数量轻质量。
基层推评组综合申报人以上情况,按照学校下达的推荐指标数确定推荐人员名单和推荐次序,将考核、民主评议结果和推荐结果在本单位公示无异议后,将各项材料报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部。
(五)综合考评。学校在对申报人提供的参评材料进行公开展示的基础上,对申报人员业绩进行复审,组织相关人员的代表性成果外审、答辩等工作。
(六)召开校推荐会议。对基层推评组推荐的人员进行综合评议,按年度评审指标计划推荐后上报相应评委会评审。
(七)召开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会。进行学科(专业)组评议,召开学校教师(实验)系列高、中级评审会。
五、时间安排
(一)非教师系列
10月16-21日,申报职称人员向业务(学科)所归属基层推评组申报,基层推评组进行材料展示、考核、民主测评、推荐和公示(其中21日报送《资格审核表》及表上对应笔顿贵材料至人事人才工作部师资科)。
10月22日,学校审核申报人员的材料。
10月23日,基层推评组推荐上报,报送各项材料(见附件2)。
10月24-30日,学校进行综合考评、量化计分公示等。
11月初,召开学校辅助系列职称推荐会议。
组织通过推荐人员进行网上申报,准备职称评审材料,上报省各系列高评会(时间待定)。
(二)教师系列
10月16-22日,申报职称人员向学科(专业)所归属基层推评组申报,基层推评组进行材料审核,22日报送《资格审核表》及表上对应笔顿贵材料至人事人才工作部师资科,同时报送申报人的业绩材料电子版。
10月23-24日,学校审核申报人员的材料。
11月上中旬,基层推评组完成展示、考核、民主测评、推荐等程序,并报送各项材料。
11月下旬,学校组织评议、审核、代表作外审,组织通过推荐人员进行网上申报。
12月上中旬,召开我校教师(实验)系列职称推荐会。
12月下旬,召开我校教师(实验)系列职称评审会。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严格程序
职称工作政策性较强,且关系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要求组建基层推评组,加强领导、严格把关,明确专人负责,在考核、推荐、评审工作中,要真正把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效果优秀、科研成果突出、工作业绩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出来晋升高一级职称任职资格,确保职称工作健康、稳定、有序、规范地运行。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考核评议推荐工作,按照规定时间统一报送评审推荐工作报告和推荐人员评审材料。学校不受理个人及基层学科(业务)归属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提交的材料。
(二)明确责任,确保诚信
按照“谁审核谁负责”原则,严格把好资格审核关。申报人对个人申报材料负责;基层推评组对推荐人员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推荐结果负责;申报材料不完整、不清晰、不规范,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及时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事项和材料,退回时实行“一次性告知”,避免多次审核。教务部对申报人教学工作量、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情况负责;科技处对申报人有关科研业绩情况负责;人事人才工作部对申报人人事资格负责。
根据上级要求,我省实行职称申报推荐诚信承诺制,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对学术造假和职业道德师范实行“一票否决”。个人申报职称和各基层推评组推荐均要做出诚信承诺,申报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申报评审材料真实有效。如有不实和隐瞒,责任自负并愿接受处罚。”推荐单位承诺:“在职称申报推荐工作中,认真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推荐,保证推荐工作客观公正。推荐的人选为本单位职工,个人信息和申报评审材料经审核真实有效,申报推荐工作符合程序和要求。如有不实和隐瞒,愿承担责任并接受处罚。”
(叁)严肃纪律,加强监督
在职称申报、推荐、审核、评审、聘任等工作期间,相关评委及工作人员不准对弄虚作假材料知情不报,不准私自更改申报人员材料和评议结果,不准擅自向外泄露评审过程中有关答辩、讨论、评议、表决等情况,不准为申报人员游说、拉票,不准接受申报人员及所在单位的宴请和礼品、礼金,不准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或打击压制申报人员等;申报人员不准填报虚假材料,不准提交假数据、假业绩、假成果、假论文论着、假获奖证明,不准伪造学历、资格证书、任职年限等有关证件,不准请吃拉票、贿赂各级推荐组织成员及职称评审工作人员、四处散发职称评审材料等。
学校纪委全程参与监督推荐评审工作,如发现有违纪行为,取消相关参评人员当年申报晋升职称的资格,已获得的专业技术资格由审批部门予以撤销,已被聘任职称的由聘任单位予以解聘;自查实之日起,3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相关人员,移交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职称评审工作咨询电话:86560525 段老师
接收电子版材料邮箱:蝉锄办蔼丑补肠迟肠尘.别诲耻.肠苍
职称评审工作监督(举报)电话:65575590(纪委)
人事人才工作部
202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