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怀帮会馆

学生动手切陈皮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水泛丸
本网讯(文/刘芳 图/张若曦)为落实劳动教育要求,推动学生实现从“听故事”到“见实物、学技艺”的深度转变,2025年10月25日,本草书院师生一行50余人实地探寻禹州“华夏药都”的深厚历史底蕴,并开展专业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实现以实践为桥,让中医药知识从课本走向现实,让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文化传承有机融合。
研学活动围绕“中医药文化感知+专业劳动实践”双线展开,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师生一行首站来到怀帮会馆,古朴的建筑与厚重的历史气息相得益彰,大家在展厅中驻足聆听,深入了解怀帮药商“诚信经营、坚守仁义”的行业精神,以及药王孙思邈悬壶济世的传奇故事,在历史叙事中筑牢中医药文化认知根基。随后,师生一行走进孙思邈国医馆,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系统学习中医药发展史,重温李时珍、华佗、孟诜等古代医药大师的卓越成就。同时近距离观察道地药材标本、禹州名药方剂标本、水浸标本及腊叶标本,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物认知。研学核心环节设在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归园田居九蒸九晒坊,学生们化身“小药工”,在老药工指导下实操切陈皮,牢记“切得越细药效越易释放”的诀窍;用麦麸翻炒枳壳,通过把握火候掌握炮制要点;炒莱菔子,通过“观色泽、听声响”判断炒制程度,在劳动中提升专业感知力;同学们协作完成山楂丸的制作,在分工合作的劳动中体会传统技艺的严谨;学习水泛丸“揉、旋、撞、摔”的传统技法。活动尾声,老药工刘书俊以“九蒸九晒”炮制工艺为切入点,结合道地药材产地演变、野生药材保护及行业前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为学生们讲授了一堂兼具专业性与思想性的专业思政课。活动前期,书院老师对研学的主题及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也将在各自班级进行研学的感悟分享,让更多的同学们学习到丰富的中医药知识。
此次禹州研学是本草书院践行“劳动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这种“沉浸式”研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也为书院培养“懂文化、能劳动、会技艺”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探索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为学生未来投身中医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与专业基础。
(编辑 吴晋一;审核 贾姝)